釋名曰:獄确也,實确人之情偽也。又謂之牢,言所在堅牢也。又謂之圜土,
築其表牆,其形圜也。又謂之囹圄,囹,領也,圄,御也,領錄囚徒禁御之也。
(《博雅》曰:夏曰夏臺,殷曰姜里,周曰囹圄。《博物志》夏曰念室,殷曰動止,
周曰稽留。)
求望解脫等者,畏刑雖求免於牢獄,更無由得出也,此乃眼前之事,世人之所知見,
故云目前見事。
壽終後世,尤深尤劇,入其幽冥,轉生受身。譬如王法,痛苦極刑。
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轉貿其身,改形易道。所受壽命,或長或短。
魂神精識,自然趣之。當獨值向,相從共生。更相報復,無有止已。
殃惡未盡,不得相離,展轉其中,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即時,卒暴應至,善惡之道,會當歸之。
四明痛苦。漢本云:壽終尤(有吳))劇,(處吳)入其窈冥,受身更生,
譬若王法,劇苦極刑,故有自然泥犁,禽獸薛荔,蜎飛蠕動之屬,(類吳)
轉貿身形,改惡易道,壽命短長,魂神命(精吳)精,(誠吳)自然入趣,
受形寄胎,當獨值向,相從共生,轉相報償,當相還復,殃惡禍罰,眾事未盡,
終不得離,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天地之間,
自然有之,雖不臨時卒暴至,應時恒取,自然之道,皆當善惡歸之。(文)
吳本同之。
但尤劇作有處,按有是尤字音誤。處是劇字,寫誤耳。
此文明未來痛苦,故云壽終後世等。尤者,《應音》二十五(十八)曰:有周切,
尤甚也,亦多也、異也、過也。(文)
義寂云:尤者甚也。比其現世王法痛,後世獄燒,甚為深劇,以時劫長,苦具重故。
(文)
入其幽冥等者,謂入三塗暗冥之處,即轉此人生,而受惡趣之身也。
譬如等者,嘉祥云:譬如王法者引喻況。報輕在前,重苦在後,如似王法治罪,
先杻械,詣市殺之,先現報,後入地獄,故云極刑。(文)
《箋》曰:如今世王法罪者,入獄受極刑之苦,後生亦復如是,是故造罪之者,
乃有三塗無量苦惱。其之苦惱也非他使然,唯是自作自受,故云自然。(文)
此釋太好。
故有二字,望於造罪者言之。極刑者,五刑中大辟是也。
《應音》二十一(二十六)下胡經反,刑罰罪也。
《易》曰:刑法也,井為刑法也。
轉貿其身,改刑易道者,貿《琳音》十五(四右)曰:莫候反。《爾雅》,貿市也。
顧野王云:交易也。字統從貝戼聲。(古文卯字)
今按自然三塗苦,顯後世尤深尤劇句,轉貿其身等,顯上入其幽冥轉生受身句,
謂轉人身,更貿三塗五蘊云:轉貿其身。變人間形,成畜生等形。
易人趣,成三惡趣,云:改形易道。
《箋》改人中五刑,換鑊湯爐炭苦。易王道常道,為閻羅呵責也者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