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最末有一段話,講當來經道滅的情形,經說: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佛法有滅時,不是佛要滅法,是眾生福薄,無法接受佛的救度,
眾生福報多,與佛的緣厚,就會感佛出世,教化眾生。
因眾生的福報不同,此土眾生,感佛出世,教化眾生,佛滅後,
像法千年,或說末法萬年。
但佛因阿難尊者之請,度女人出家,南傳佛教是說,
為度女人的因緣時間。
所以南傳佛教,在佛滅度後五百年,後就不再度女人出家,
正法時,佛的加持力尚大,所以依佛教法可得解脫。
像法時,佛的加持力弱,所以依佛教法,無力得解脫,
後五百年得深入經藏,成就智慧。
在滅法之前五百年,已無法蒙佛的加持力,故成就塔廟,求增福報,
就微有善法,但鬥爭牢固。
這是具《安樂集》引《大集月藏經》的話,讓我們知道,
應該如何自楚。
我們生於滅法之期,假若還要依佛正法時期的修行方式,
而且還會誤了自己的前程,
善導和尚在《往生禮讚》對此滅法的情況,勉勵後進說:
萬年三寶滅,此法住百年,爾時聞一念,皆當得生彼。
佛以慈悲哀愍,於三寶滅時,還特留此《無量壽經》止住百歲,
應當額首稱慶,感戴佛恩。
更應作的是,聞信願往生,此一念必生,佛願所成就故。
不管是正法之期,像法之時,或是現時滅法,聞信欲生,
不管何時,聞信欲往生,皆得蒙佛的攝取不捨,皆即得往生,
念佛力深淺,皆是即得往生。
此等之往生,非是自己能力強弱所致,皆是佛願所成就故,
《安心決定鈔》於此,在第五十五段說言:
又,大經云:
三寶滅盡之眾生,三寶之名字尚且不明之機,稱一念亦得往生者,
是從佛體成就之願行所熏修,
往生是一大事,是諸佛同讚之大事,佛在《阿彌陀經》讚揚此功德,
阿彌陀佛的救度,只要欲往生者,皆可得度,這是佛的大悲願力,
所以在三寶滅之時,有甚至不知三寶之名字者,聞信願生,
此說稱念,是如《觀經》下下品之機,失念之稱名,亦皆得往生,
當知,此皆得往生,並非是稱名之時始得往生,
而顯現於一聲稱佛之處,
法然上人引大經的流通分之文,於《和語燈錄》說云:
其時眾生,無有聞三寶名,諸聖教隱於龍宮,一卷亦不留,
眾生皆墮惡道。
以彌陀之本願,釋迦之大悲故,特留此教百年也。
佛經隱於龍宮,其實早在滅法之前就已經了,龍樹菩薩初出家時,
當此之時,大龍菩薩悲愍他,帶他入龍宮,閱大藏,光《華嚴經》
經題無量多不可數,中部亦無量多,只能熟讀下部,
人的福是越來越薄,不能想說還有以後,現在得遇此法,
則即得往生。
不應等法滅之後,再要想辦法,一失人身,就是錯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