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作眾惡,甚為至德,十方世界,

最無倫匹。

漢本(第四初)云:佛告阿逸菩薩等,若曹於是世,能自制心正意。身不作惡者,

是為大德善,都為八方上下,最無有比。(文)吳本(下十六右)同之。

但都字下有有一輩三字為異耳。

上來廣舉世人造惡勸出離,以求願往生也。自下第三善惡對明勸修善。

此乃承上世人薄俗,已下文勢。以明現當殃苦非輕,蓋為回心求心往而已。

此中有三:

初、略辨,次、廣說,後、結說。(佛告彌勒吾語已下)

初略辨亦二:一、歎此修善;二、述其所以。此其初也。

汝等能於此世者,舉修善難成處,即此五濁惡世也。對他方無濁之處,端心正意,

不作眾惡者,正修善捨惡也。

嘉祥云:端心正意者,明其持戒等。

義寂云:其趣菩提,名端心,不求餘事,名正意。(下正心正意釋亦同)

偏約出世者,未可。

今謂,捨虗非行是實,名曰端心。去邪偽,行真正,謂為正意。

捨惡行善,說云不作眾惡。甚為至德等歎也。至德歎難為能為,人中之最勝。

《論語》曰:泰伯可謂至德。此約通途。若約為得大利之人,無上德香,熏發三業,

是名至德,即至德尊號。云云(此有淺深,世間為淺出世為深。

又自力為淺他力為深。約此經本意,名號為至德。然此文意通含世出世,自力他力。)

斯人世間之希有,故云:無倫匹。

此文一往外制內防,唯在通門,內美外溢,必兼別門,自下文相,須知此意也。

所以者何,諸佛國土,天人之類,自然作善,不大為惡,易可開化。

二、述其所以

漢本云:所以者何?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中,諸天人民,皆自然作善,不大為惡,

易教化。(文)吳本全同。

此明諸佛國易作善,此濁世難作善。故在此界作善者,可謂最勝希也。

淨影云:舉易顯難,成此為勝。(文)

《法積經》五十八(十四)云:於他方佛土,修千萬億善,不如在此界作一善。

此意也。

又此經下結說文云: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土,為善千歲。

今我於此世間作佛,處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為最劇苦,教化群生,

令捨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

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次廣說中有三:一、總標;二、徵起;三、列釋;此初也。

總標者,總標佛化意也。漢、吳兩譯,其意同今經。

言佛化意者,佛作佛此五濁惡世,處此劇苦之處,教化剛強難化眾生,

令捨五惡痛燒,獲五善福德,實佛意無極大悲,不可不感戴也。

令捨五惡等者,明所難。令持五善等者,明其所得。

淨影云:令持五善,所謂五戒,翻前五惡,獲其福者,由持五戒於現在世,

身安無苦,翻前五痛,度世長壽,泥洹之道者,後生彌陀國,終得涅槃。翻上五燒。

(憬興同之)

又嘉祥云:令持五善者,順教修行。獲其福德者,舉遠(長壽泥洹)近(福德度世)

二果,成其行也。

又義寂云:所得果中,長壽為華報,涅槃為正果。

峻公用淨影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