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問:修諸功德中有念佛耶?

答:有。然諸行機者念佛、諸行齊德,而未知善本、德本名號也。

《選擇集》云:念佛通三輩九品。《三經文類》云:回向萬善諸行之自善,

使忻慕淨土;或說自力之稱名念佛,勸九品往生。此是他力之中,以自力為宗。

(已上)

《口傳鈔》云:修諸功德中之念佛等。

臨壽終時者,即明其時,《安樂集》引《大論》云:一切眾生臨終之時,刀風解形,

死苦來逼,生大怖畏。又若人臨終時生一念邪見,增上惡心即能傾三界之福,

即入惡道也。又云:若刀風一至,百苦湊身,苦習先不在,懷念何可辨。(文)

非本願行者臨此時,深懷恐心顛倒,佛慈悲加祐,令心不亂。

《悲華經》云:臨終之時,當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其人見我,即於我所得歡喜,

以見我故,離諸障礙,即便捨身,來生我界。

《稱讚經》云:臨命終時,無量壽佛乃至來往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文)

凡命終有三位:一明了心,通起三性心;二自體愛心,唯有覆無記心;

三最後不明了心,唯有異熟無記心。此中見佛即在明了心位,具如《群疑論》。

 假令者,《六要》(六本九左)云:有云:不現非實,故云假令。(望西此義)

今云不爾,來迎假益,故云假令,當卷下云佛心光明不照攝餘行者也。

假令之誓願良有由哉!假門之教,忻慕之釋,是彌明也。(文)

《會疏》依《六要》意雲:隨應假現,故云假令,言假設來迎化儀,非實佛來迎也。

今謂:所言假令之誓願者,應非顯權假之義,直取願文為願名而已。

今言假令者例餘願,與若字同。若不現者,成必現之義也。望西、《略箋》、

《要解》等並此義也。

《梵響》云:對第十八願信心稱名必攝令生置不定語,修諸功德者,

心正相續即來迎接,百中一二甚希也,故云假令,不順本願故。

又傳曰:十九願文現其人前者上置假令不與等言,謂修非本願諸行,悕求往生行人,

亦佛大慈悲不見放捨,依據修諸功德中之稱名,若可現,即現其人前也。

以不定故安假令二字。(文)此亦一義。

與大眾圍繞者,與者共義,異譯云與共迎故。《會疏》訓為為者未可也。

大眾者,舉所與,顯能與,異譯有我字,以可知矣。所與大眾者,

即是菩薩、比丘二眾也。吳譯舉諸菩薩、阿羅漢,漢、唐兩譯云比丘眾。

《六要》云:吳譯約上品生,自餘二經約中品生且說之。(望西同之)

或又故說所與不定,顯其來迎假令義歟。(文)

現其人前者,現有二種:一來現,謂臨終始來現迎接故;二顯現,謂不臨終始來,

平生證得時蒙攝取近緣益,常來至此行人之處,至臨終果縛盡時,

而已來佛菩薩等顯現於此也。

宗家云:勝緣勝境悉現前,《銘文》釋之云:見佛、見光、聞異香、遇善知識勸,

種種奇瑞等目前顯現也。(文)

元祖《觀經釋》分近緣為二:一平生近緣,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常來,

至此行人之處。念佛草庵雖隘,恒沙聖眾雲集;二臨終者,一切念佛行人,

命欲終時佛來迎,九品行人不空佛來迎。(文)

約平生近緣,則臨終顯現也;若約九品人,則臨終來現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