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或云:前句(無所作、無所有)修不可得故,(無修造之遮)後句(不起不滅)

性不可得故,修性平等,稱體起用,不但空,空體亦空,此空平等不生不滅而滅,

終日生滅亦不妨不生不滅。雖現二乘涅槃,不失平等法身,此之平等法身證入處,

具足無量總持諸三昧等。(是二)

或云:亦無所作者,空一切用,亦無所有者,空一切體,不起不滅者,明常住法身。

(《要解》)

三解中第三義為優。

私按:善立種種方便,施作種種佛事,而亦無實所作,常住三昧,故云亦無所作。

顯示三乘,而無有二乘、三乘,故云亦無所有。於中下示現滅度,而即是不生不滅,

故得平等法,為寂滅平等法身。曇師云:法身非作,非非作,亦非相,非無相。

此意也。

得平等法者,即是寂滅平等之法,淨土菩薩得此法,故名平等法身,

此菩薩得報生三昧,能一處、一念、一時遍十方世界種種示現,種種教化眾生,

常作佛事云云。此為還相回向之益,可知。(已上師說)

第八念慧總持。

具足成就,無量總持,百千三昧。

唐譯云: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羅尼門。

無量總持者,陀羅尼,此云總持,總持慧也,三昧定也,定力發慧所得說為陀羅尼。

《探玄》十七(廿紙)云:《智論》以定慧為體,《佛地》、《瑜伽》

增上念慧為性,以慧照法,念憶持故。

《大論》第五(七)云:陀羅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種種善法,

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惡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

若欲作惡業,持令不作,是名陀羅尼。

又廿八(十八)云:菩薩得是一切三世無礙明等諸三昧,於一一三昧中,

得無量阿僧祗陀羅尼。如是等和合名為五百陀羅尼門,是為菩薩善法功德藏,

如是名為陀羅門。(文)

當知:廣說無量阿僧祗陀羅尼,故云具足成就無量總持也。

百千三昧者,梵三摩地,或云三摩提,此云等持,等者,正也,正持心也,

持謂持諸功德也。(《應音》)又離沉(昏沈)掉(掉舉)名之為等,

令心住一境性說以名持。(《苑音》)

《大論》廿八(十九):摩訶衍中,從首楞嚴三昧乃至虛空際無所著解脫三昧,

又如見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來解脫修觀師子頻呻等。無量阿僧祗菩薩三昧等,

如是等諸三昧,無不具足,故云具足成就百千三昧。今此菩薩得如幻三昧,

顯示三乘,而內得平等法,能具足三昧陀羅尼門功德也。

又《大論》廿八(二十):問云陀羅尼門三昧門為同為異?若同何以重說?

若異有何義?答云三昧但是心相應法也,陀羅尼亦是心不相應。

是心不相應陀羅尼,是心不相應者,如人得聞持陀羅尼,雖心瞋恚亦不失,

常隨人行如影隨形,是三昧修行習久後能成陀羅尼,是諸三昧共諸法實相智慧,

能生陀羅尼。禪定無智慧如杯瓶,若得實相智慧,如杯瓶得火燒成熟,

能持菩薩三世無量功德。

又云:陀羅尼世世常隨菩薩,諸三昧不爾,或時易身則失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