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明地上雜寶一一各出五百色光
上六科總釋,自下是別釋。欲令人易之空裏莊嚴義,故逐文別釋。
就中此三句釋一一寶中有五百色光。
(雜寶,有很多不同的寶稱為雜寶,各寶都一一出五百色光。
這是極樂世界各寶所出光,雖說五百,應是無量。)
一一色光上涌空中作一光臺
一一色光者,牒五百色光。
湧空中作一光臺者,釋懸處虛空成光明臺句。
湧正作涌,水涌上也。
乃是懸處虛空之義,取之著成光明臺句,以明虛空莊嚴之義。
故知新舊科猶似不可耳。
(一一光各於空中誠一光臺,一光一臺,光無量,光臺亦無量。)
一一臺中寶樓千萬
一一臺中者,牒上句光臺。
寶樓千萬者,釋樓閣千萬。
問:上句云作一光臺,如何來言一一臺耶。
答:五百色光各化成一臺,(故上句言一臺)色光既五百,臺亦可五百,
如勢至觀說有五百寶華,一一寶華有五百寶臺,例今亦應爾。故云一一寶臺,
其實色光無量,光臺亦隨無量,故下文云,寶地眾多,光明無量,一一光等,
化作光臺遍滿空中。
問:經不分臺中臺上,若準世間,臺上起樓可謂臺上寶樓千萬,何言臺中。
答:準勢至觀說一一臺中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中現。(序說十方佛國皆於光臺中現)
況復聖僧指授三昧證者說哉。
(一一光中各現光臺,其臺上寶樓各有千萬,故之是一一光臺中現諸佛淨妙國土。
所以說,十方諸佛都是阿彌陀佛極樂淨土蓮華中出,到十方世界度化眾生。)
八種清風
八種風者,今家無判。古賢有言,經論未見。
以不見故古德異論,若寄此土八風論之,生於八方名為八風,即以八風分對八時。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天台取之,彼疏文言:
『彼處實無時節,若寄此八謂,除上下餘四方四維,故云八。』
(四明鈔解言,大本云彼無四時,即於此土四方四維有八種風。)
楷定傳通並取台疏。(餘諸異解,皆推擬耳。)
憬興難言,八方有風,上下二方亦應有風,若爾應言十種清風。
更今試議,若八方風,宜言八方清風可乎,既言八種,寧八方風。
又大彌陀經上卷云,四方自然風起,亦非世間之風,亦非天上之風。
既言非世間風,寧謂寄世八風。又水有八種德,風豈無八種德。其有八德意見大經。
想夫法聰記,雖釋台疏文,而至此中自引大經,列風八德,意在此乎。
(楷定記言,然法聰記自依大經,如憬興解,未知何意。)
法聰闇師俱引大經,闇師所列特易可解,今詳彼解。
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
若依元照,是四念處。
苦者觀受苦,謂凡夫領受欲境執謂樂,今觀苦樂捨授咸苦破樂顛倒,故名為苦。
空者諸文中說觀身不淨,今言空者,楷定記云,不淨相盡入空故也。或可。
淨倒本生平實有執,觀身四大假合是空,淨倒自亡,亡處即空,故說名空。
言無常者,觀心無常,謂但有名剎那不住,念念遷流故云無常。
言無我者,觀法無我,法謂善惡無記諸法,凡夫餘法妄計我,謂我能行善,
我能行惡惑無記法,於此推觀,善法若我,行惡非我,云何執我能行惡法。
惡法若我,善應非我,云何執我能行善法。(無記準知)
若三性法皆是我者,我則無量,豈有其理,如是推觀,我乃叵得故名無我。
若依憬興,是四諦法,所言苦者,唯苦集諦。苦果集因俱苦法故。
空通四諦,皆歸空故。
言無常者,亦通四諦,苦集及道皆有為法,無常可知。
滅雖無為,而滅有為因果法已滅理方生,故屬無常。
言無我者,此亦通四,四諦法中都無我故。或可。
(興疏言,苦唯苦集諦,無常亦通滅諦,空無我通四諦。)
此舉苦諦四觀攝集滅道十二行相。(因集生緣,滅靜妙離道如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