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九如像觀中說言。佛告韋提。諸佛如來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時者。是其九證也。

諸佛如來者,正指彌陀佛。(如前既辨)

今略是法界身句者,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之句含法界身之義故也。

謂,佛心身徧入法界眾生心中名法界身。

法界是所入。(眾生心想)佛身是能入,一切眾生心想即是所入法界。

入字即是能入佛身,既含其義故省略耳,今取一切眾生為證。

問:佛徧入九界心中,眾生之言寧限常限。

答:眾生名雖通九界,今指常沒如前文證。

(如前說法界有十法界,除了佛法界外,其他三聖法界及六凡法界。

 今所說的法界,當是專指我們這些常沒常流轉的苦眾生,就是我們。

 不只阿彌陀佛以光明遍覆十方世界攝取念佛眾生,觀世音、大勢至菩薩,

 亦承阿彌陀佛之願力,攝受我們,只要是念佛人,都受其護持。

 這就如《首楞嚴經》的話: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說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其實是我們為煩惱所蔽障,所以看不見佛。

 我們見不到佛,並不表示佛見不到我們,而且佛不因為我們見不到而棄我們。

 阿彌陀佛沒有遺棄我們,也更不會遺棄我們,就如《觀經》所說:

 『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是攝取不捨,親鸞聖人在《正信念佛偈》就明白的說:

 『貪愛瞋憎之雲霧,常覆真實信心天,譬如日光覆雲霧,雲霧之下明無闇。』

 具信心的人,有時候會想,佛說不退轉,但是我還是疑問一堆,沒有出離之想。

 我還會想家庭事業,工作沒有作好,還缺什麼少什麼,要補還給人家。

 這都是煩惱,這是與生俱足的,想拋棄都難,尤其會把佛的信心湮蓋掉。

 這時候我們就回頭想,還好,這信心是佛成就的,是佛所賜的。

 佛所賜的信心,有如太陽,我們的煩惱有如雲霧,如果沒有太陽,

 那雲霧就遮蔽著天空,會使大地一片黑暗,但是太陽一出,光明立現。

 佛所成就的信心,有如太陽,雖然我們為煩惱的烏雲所蔽一片黑暗。

 但是陽光一照,就是有一大片的雲霧,還是能光明遍佈的。

 聖人以信心是佛成就的,是佛所賜與的,所以稱信心為天,稱信心天。

 真實的信心是佛所成就的,真實的信心是佛所賜與的,真實故不變。

 我們的煩惱無盡,無時無刻不在,隨時都會遮蔽著佛所賜與我們的信心。

 就有如我們抬頭望天,天上很少沒有雲的日子,就如同我們有煩惱一般。

 人都一樣,所以禪師說「悼舉和昏沈」是人的通病。

 昏沈就是打瞌睡或睡覺,悼舉就是打妄想,念頭很多,每個人都一樣。

 《歎異鈔》第九條,唯圓房問聖人的話說:

 『吾雖念佛,也不生踊躍歡喜之心,對往生淨土,亦不生憧憬之念,如何?

  師云:親鸞在此亦不審。唯圓,我亦與汝同感。深深思來,

  應生踊躍之心而歡喜,然還不生歡喜故,須知往生一定也。』

 這是唯圓房的疑問,也是我內心的疑問,所以唯圓房問親鸞聖人。

 聖人的回答,這是凡夫人都共同的,我親鸞亦如是,沒有特別的。

 當知,聽佛之語,應當深信不疑,聖人就是最好的表帥,深知往生必定。

 佛說即得往生,就是當下的話,這是聞信,聞而要生信。

 往生已定,對於欣慕極樂,厭離娑婆的眾生,是一件非常感到欣樂的事。

 但是因為煩惱的雲霧覆蓋故,沒有欣樂的心,所以知道我們是具足煩惱的。

 還好阿彌陀佛的願力不捨,不然的話我將如何?!

 當知,我是煩惱熾盛的凡夫,但是當今生娑婆之緣一盡,我將如何?

 想想,雖知往生已定,但是仍無憧憬往生於極樂的心,我將如何?

 還好如來的憐憫,發願救度我等,我將得以往生無疑。

 這些都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成就,並非我自力修行能成的。

 故應知,一切都是佛願所成就,不應該自己認為是自力能成。

 應該早日捨棄自力的心行,完全靠依佛願, 南無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