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比丘於發願時已預知,在此五濁惡世的苦眾生,將無力修諸功德。
為憐憫處於此惡世的我們,於兆載永劫修行,為我們完成往生之全部功德。
往生之業,佛已經為我們完成,這是我們應該信知的,不須要猶豫或懷疑。
信佛的本願救度,一定可以領納佛的救度,也就是蒙受佛所賜的信心。
佛所賜的信心,就是佛五劫思惟,兆載永劫修行所成就的功德。
佛把這功德成就於信心中,賜給行者,行者領納的是佛的信心。
佛成就的信心,也就是佛的全部功德,領納全部佛的功德,那必定成佛。
眾生只要是信受佛的本願,即蒙佛的攝取不捨,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此乃第十八願之所攝受的眾生,也是佛的本願,佛的真正救度之願。
但是眾生能深信的少之又少,眾生總是認為要努力、要努力以赴,不然難。
努力是對的,全力以赴也是對的,這本來就是做人對自己的負責應有的態度。
但是最主要的是要有眼睛,要努力對方向,不然的話會得到反效果。
兩個人背對背,要見面只要轉個身就可以了,不用太久,就轉個身就見了。
你一直往前走、一直往前走,很努力的往前,不回頭的走,可以見面嗎?
地球是圓的,碰到海遇見高山想盡辦法克服,總有一天,假如命長一點,
體力要好一點,碰到海又運氣好有船或飛機可乘,終究會見面的。
這就是自己來,但是也不見得完全是自力,只是自己不清楚而已。
佛很清楚,但是也只能由你自己,等你累了,自己知道行不通才回頭。
《正信念佛偈》為此說:
『彌陀佛本願念佛 邪見憍慢惡眾生
信樂受持甚以難 難中之難無過斯』
這信很重要,而且要信得及,不然一半,吊在半空中,不上不下的。
就是信佛的本願,信佛的本願就會念佛,因為本願必定俱備名號。
眾生蒙佛本願的救度,知道攝取不捨,也必定稱名號,感佛恩故,報佛恩故。
走的是聖道門就繼續走,因為照佛說的不會錯,但是要三大阿僧祇劫。
這期間還不能退轉,要一直往前,也不能走錯路,不然時間就會延後。
除了聖道門外,還是可以依佛的願力,行淨土門,但要放下聖道行。
如禪宗所說:取要取到盡,捨要捨到盡。
這個俗話說: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是要捨才能得。
這人生是無常,沒有一樣事是永遠不變的,都一直在變,叫無常。
我們看看自己,小時候的身體,年輕時,中年時,……一直在變。
慢慢的、慢慢的,我們送走自己的長輩後,就輪到我們自己。
假使可以靜下來觀一下,漸漸的,不止我們,我們的後代都會老死。
人生本來就是無常的,沒有常久不變的,一切都在變,東西會壞,人會老死。
但是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願力恒久不變,不會因為我們的流轉而改變。
蓮花生大士的話:
「那些相信他們有充分時間的人,臨終的那一刻才準備死亡。
然後,他們懊惱不已,這不是已經太晚了嗎?」
今天大多數人死的時候毫無準備,活著的時候也沒有準備,
有什麼事比這個現象更令人寒心呢?
『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
是本第十九願的願心,要先發菩提心,要先發要成佛的心。
為了成佛要先為成佛做準備的工作,就是修諸功德,修成佛的萬德莊嚴。
以至誠心發願,願意佛的救度,願意往生極樂世界,就是這樣的做。
臨命終時,佛與大眾現在行者面前,臨命終人如果願意,即可隨佛往生極樂。
其實在佛的本願裡,早就把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完成了。
就在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裡面,南無就是發願、迴向的意義,阿彌陀佛就是佛。
阿彌陀佛的佛名全具佛的功德,全具佛的智慧德相。
眾生應信知,南無阿彌陀佛即是發菩提心,南無的發願與阿彌陀佛的佛。
一具佛號即是至心發願、欲生,南無的迴向,阿彌陀佛國的極樂世界。
沒有比一句佛號更方便的,往生、成佛就在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