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又《論註》的撰述可以代表其思想的貢獻與成就,

依此《論註》,如來在人間聖化的靈動才顯明起來。

更在《正信偈》中舉著依菩提流支的引導,

覺醒著真實的永生不在於民俗信仰中,而是要在純正宗教的淨土教中看出,

於是焚燒仙經,回心歸向彌陀淨土教。

傳讚雖是簡潔,但其重要事蹟所在是須要注目的。

報土因果顯誓願的讚句特別要吟味,因為此句是顯示《往生論註》釋義的精要。

曇鸞大師分明顯示報土的建立其因其果都是依如來的誓願而成就的,

而且淨土是報土,這在句首即顯示著。

「報土」是酬報因願之淨土的意思,是與如來平等顯現的因果態,

即正報是如來,依報是報土。

一般對如來的正報無疑,卻對其依報的報土生疑,這是不成意味的,

如來與報土就是正報與依報,然成就三種的莊嚴才能叫做報土,

所以「如來」「聖眾」「國土」三莊嚴都是宗教上的究竟態。

這報土並不是素朴神話中的理想鄉,是欲救度我們凡夫才建立的。

是做如來必然顯現的世界,是為了救度有相凡夫,

而從非因非果之本然態的一如,顯現做亦因亦果的因果態,

因此報土有為著救度我們的意味。

《安心決定鈔》云:

「若聞極樂之名,當作是念,噫!我往生之處早已成就,

 誓眾生不生者不取正覺之法藏比丘成正覺而成就之極樂故。」

又云:

「淨土二報亦然;

 依報者,寶樹之一葉,亦無不為極惡之我等者。

 亦是機法一體  南無阿彌陀佛

 正報者,自眉間白毫相至於千輻輪之孔裡,都是圓滿常沒眾生之願行之尊相故。

 又是機法一體  南無阿彌陀佛」

這樣的法喜是因信認淨土為報土,是為救度我們的如來之顯現態所生的,

而開顯這妙趣的就是曇鸞大師。

如果想自己一個人得救就好,而無暇顧及煩惱的一切群生,這是冷酷的利己心;

自己一個人得救,而不成就萬人之救,這尚未能說是真實得救的人,

至於一切眾生度盡才能安堵的境地,才真實能夠稱為得救的;

總而言之,視一切眾生如自己一樣,做到這樣的境地,同體大悲才能活現,

不二的達觀才能光耀,莊嚴了如是完美的悲與智,才夠圓滿著成佛的理想態。

(譯註:弘願我家業之本意在此)

於是念佛之大道分別說明有「往相」與「還相」,這是曇鸞大師的功勳。

往相——就是往生淨土的相狀,即是我們往生淨土的自利之道。

還相——就是還來穢土的相狀,即是往生淨土的人還來迷界救度一切眾生的利他之道。

此二相正顯示著大道的意味,如果不具此二相,則不能稱做真實之大道,

如果以彼岸淨土之證果做為自利安住的籠城而逃避現實,即與道相距遙遠矣。

於是表示著大乘佛教之究竟態的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成佛極致,

是《往生論》及同《論註》的「五念門」與「五果門」的意趣所在。

親鸞聖人承此意趣更加徹底地發揮其「還相」之利他並不是從屬的活動,

又不止是相對的利生,表示著「眾生不盡救度不止」才是成就佛果的真實內涵,

光闡純全往生淨土即是成就佛果,這樣的話,成佛之道捨往生是無門啊!

徹到這地步才讚仰做:往還迴向由他力。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的末尾所謂「覈求其本」之釋是宗教生活的根本,

一切都是由如來的本願,即是由他力而運作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