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們當前眾生到底該怎麼辦呢?
笫一個,首先「知有」。
雖然《金剛經》是破空論,教我們離相。
講什麼是無相、無為,但很容易使人錯體會到一個「空無」上去,而偏空了!
偏於空,就促二乘,是阿羅漢所證的「偏真」。
實際應該是「中道」而不落兩邊。
因此,我們讀了《金剛經》,又舉了六祖的例子,又通過《如來藏經》,而要珍惜「知有」呀!
知道我們本心之中有「如來藏」。
所以禪宗最強調這個「知有」!
必須「知有」始能知道我們有「如來藏」、我們有「佛性」。
對於這個「知有」,我這裏再打兩個比方,一個比方舉的是古大德,另一個比方舉大家所接近的許學為例。
梁武帝執政的時候,有個大菩薩叫傅大士,現的是居士身。
一次,梁武帝請他講《金剛經》,他上了座便把戒尺一揮,然後就又下座了。
他還麼一揮戒尺,整部《金剛經》也就講完了。
他曾著有一本書為《興亡銘》,其中就有幾句話:
「水中鹹味,色裏膠青,」
水裏的鹹味,要上顏色就要往裏面擱一點膠呀,這樣染色畫出來才能粘住呀,但鹹味依然是有的!
不然你嘗怎麼能嘗得出來呢!(白水就不鹹。)
雖然有鹹味,(知道實有)但是我們不見其形,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我們不可以形象來求!
所以《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所謂「如來法身」,佛經中打過種種的比喻來說明,都不可能於各個方面表達恰當,而只是表一方面的意思,一分的表述,但現在告訴了你「實有」,這就達到了一萬分的表示。
再把《金剛經》的道理結合進去,如釋迦牟尼佛所說,我們能圓融起來理解,就好懂多了!
這個「見」,不是以色見聲求得來,就如同水中鹹味一樣,決定是有,但不見其形。
這個「鹹味」比喻的就是「佛性」。
這個「佛性」,眾生決定是有,但是無形的,你偏要把他找出來,看看是個什麼形象,那你就是執著了!
你用執著的心去找是永遠找不到的。
所以,以色見聲求的方法是邪法,是不行的!
對於什麼是「佛性」,我們再舉個常見的例子:
誰都見過指南針,因為磁性作用,所以與地球兩極磁性相吸,也就起到「指南」的作用了。
這是科學的發現,還有就是知道吸鐵石可以吸起針來,為什麼?
因為針與吸鐵石都有磁性。
不僅如此,人類的科學發現,已經在利用這個磁場,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
比如,你拿一個能導電的金屬物,讓它在磁場裏頭轉,這就起到發電的作用。
發電機的原理就是這麼來的:能導電的銅線在磁場裏面轉,電能就產生了。
作用就這麼大!
大到工廠的發電機、飛機,小到家用的電扇、電吹風機……靠的都是這種發電方式來運作的。
總之,靠的不過是這個「磁場」的磁性作用!
那麼,這個磁場的磁性作用這麼大,而磁性是個什麼樣子呢?
不可得呀!
這個「見磁性」就如同禪宗所講的「見性」,千萬不要以為我們有朝一日,覺得能看到一個特殊的相出來,見光見色了,還搞得自己很緊張。
其實,所謂「見性」的「見」是不可以色見聲求的。
「佛性」雖然決定是有,但色見聲求是求見不到的。這一點在此有必要重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