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要修十善。殺盜淫是身三,口四是妄言、綺語、惡口、兩舌,意三是貪嗔癡。

 

這些都遠離,修十善才能升天,所以,升天也不簡單。

 

「身口意業無瑕玷」,身口意三業沒有玷污的地方。

 

「我今以此念彌陀」,我今天就是這樣來念彌陀。

 

「不見彌陀終不厭」,我見不到彌陀,絕不罷休。

 

說完此贊,隨大家念佛,念了幾百佛,念觀經念到上品上生,他就合眼閉口端坐往生。

 

這是宋朝道因和尚的事。

 

所以,你看華藏世界跟極樂世界到底是同是別啊!

 

他要生到華藏,可是他見的談的都是彌陀。

 

這就答覆了,是同是別?

 

「諸有智人,急須著眼」,有智慧的人,需要著眼啦!

 

敘文是清王文治居士作,他是探花,大書法家,用墨很淡,號淡墨探花。

 

是很有智慧的佛教居士。

 

他原來修禪,後來皈依淨土。

 

他白天辦公,晚上就在蒲團上一坐,跟老僧一樣。

 

他做了一篇序,現時間所限簡介如下:

 

「大乘起信論云,一切眾生不名為覺」。

 

眾生不叫覺,眾生不覺悟怎麼叫「覺」,不覺、迷了。

 

因為無始以來,念念相續,就是妄念的相續,這些妄念就是不覺、迷呀!

 

佛就是覺,不同就在這。

 

佛是覺,咱們是迷。

 

念佛三昧者以覺攝咱們的不覺。

 

佛是覺悟的,以佛的覺悟來攝受咱們的不覺悟。

 

什麼叫念佛三昧呢?

 

就是拿覺攝我們的不覺,我們入到了覺海,正覺之海,就是三昧。

 

華嚴有一切諸佛的一切三昧,而其間念佛三昧為一切三昧中王。

 

華嚴不是叫大方廣嗎?

 

「大」莫過於是。

 

說他「大」,沒有比念佛三昧更大的了。

 

說他「方」,也莫過於是。

 

說他「廣」,也莫過於是。

 

等到彭際清這一篇論寫出來,華嚴的意思才完全。

 

敘中說「必待此論,而義始完。其殆阿彌陀佛神力加被,俾居士隨宜說法,廣導群品者乎?」

 

對於這個論稱讚達到極點了。

 

華嚴雖然經過很多祖師著很多很多東西,但要等彭際清這個論寫出來,華嚴的意思才完全。

 

看來這是阿彌陀佛神力加被,使得彭際清居士,能這麼說法,來廣導眾生。

 

我們引用王文治,淡墨探花的序,作為對這個論的讚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