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方山著論時,行願末卷未至此方。 

    故於淨土一門,輒生分別。 

    卻與經文互相乖剌。 

    須知從真起幻,即幻全真,生滅俱離,自他不二,一念圓融,普周法界,方為一乘中道了義。】   

    在方山棗柏著論時,在唐初,(行願品到的時候是武則天時代,中間經過兩個皇帝)。 

    末卷沒來,所以,他所根據的不是全部的華嚴。 

    於是就跟其他經文就有衝突的地方。 

    以他那麼高的智慧和水平,眼睛能放光,老虎給他找路,但經不到全,他著的論還是不能圓滿。 

    所以,要知道「聖言量」十分重要。   

    要知道,「從真起幻,即幻全真」。 

    所以,楞嚴先是破妄顯真。 

    後來就會妄歸真,即妄即真,幻也就是真。 

    就好像波跟水似的。 

    咱們起種種幻相,是水上生了波了。 

    但是波是什麼呀? 

    波的本體不就是水嗎? 

    所以,到這個地方,幻跟真,從他們的本體來說,就不是兩件事了。 

    有了波,波就有大波、小波,種種的波。 

    但這都是幻相,本體都是真。 

    到了本體上,生滅就離了,自他也不二。 

    這個波和那個波看起來是兩個波,這有一個波,那有一個波,不是兩個波嗎? 

    其實,它一樣,都是水,它們同是一個體,相連著的。 

    波和波也不都是相連一體的水嗎? 

    北海,這一個波,那一個波,兩個不都是北海的水嗎? 

    波水不二,所以自他也不二。 

    波起水也無生,波滅水亦無滅,所以就離生滅了。 

    一念圓融之心,就遍滿法界,這才是一乘中道了義的教。 

    底下又解釋方山的功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