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也行,觀世音菩薩也行,釋迦牟尼佛也行。 

    但要養之於平日,才能用之於臨時。 

    平日沒有這個鍛練,不是很熟,「不等想就來」,不到這個程度,到急的時候不管事。 

    以專念的力量,修諸功德,回向西方。 

    至於「惑業未斷」,還有很多惑業,仍是凡夫,就生同居土。 

    所以,絕大多數咱們現在往生的人是屬於這一類,已經很難得了。   

    欣厭之心要切,欣慕極樂世界,厭離娑婆世界。 

    對於娑婆世界的種種,進一退九,退緣這麼多,願意早點離開。 

    但不是永遠捨棄它,往生之後,還可以再回來度眾生。 

    所以,念佛偈「九品菩薩為伴侶」。 

    弘一大師和夏老師都改了一下,改成「回入娑婆度含識」。 

    不在極樂世界跟一些菩薩作伴侶,不回來了。 

    要趕緊回來,見了佛之後,馬上回到這娑婆世界,來度眾生。 

    念念不忘眾生啊! 

    欣厭的很切,「粗漏漸除」,漏就是惑。 

    三惑(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之中,見思惑是粗的,見思惑慢慢就除掉了,聞法也增進了。 

    這種情況可以生到方便有餘土,超過凡聖同居土了。   

    如果你修圓教為因,深達實相。 

    「以普賢行願」,以十大願王的願做自己的願,回向往生,你就能生實報莊嚴土,菩薩的地方。 

    生實報莊嚴土,要破無名,破一分無明,分證一分法身,也就是分證一分常寂光土。   

    「是故住權乘者,一切皆權」。 

    好多情況,凡聖同居土,你還是凡夫的境界。 

    你認為一切還都是權(權指權巧方便,不是真實),有這些分別的時候,就是住權乘者,於是一切都「權」了。 

    你生到那裏,都也成「權」了。 

    可是要明白自心實相的人,一切都「實」啊! 

    也就是法華所說的阿羅漢是化城(是權法),可是法華所說的化城,也沒有出自心以外,化城在哪? 

    你不還是自心所現嗎? 

    既然都是自心所現,「一切無如心真實」,這是布袋和尚的話。 

    (咱們現在山門供彌勒菩薩,是一尊很胖的和尚,那是布袋和尚的像。布袋和尚是彌勒的化身。) 

    這句話是布袋和尚的話,也就是彌勒菩薩的話,「一切無如心真實」。 

    總而言之,一提到唯心淨土,這就好像不真實了。 

    其實,人不知道,沒有再比心更真實的。 

    化城也不外於自心,都「實」了。 

    所以,一實就一切實。 

    這也是華嚴的道理,「一真一切真,一位一切位」。都是超乎咱們的情見。 

    像這個經的極樂世界完全具足華嚴的一切。 

    試問怎麼能說淨土是權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