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剛經》我們有時間的話,也可以談一談。

我是從《金剛經》入門的,小時候我在佛教家庭長大,小時候常跟母親到廣濟寺,寺裡沒有一個小角落我沒到過的。

大人們在談話,我們小孩也不懂,一個人就到處亂跑,於是就碰到清朝最後一個狀元夏同和。

他跟我談了很多話,他說這孩子好,就請我到他那裡去,我很拘束,馬上就跑掉,那時候我八九歲。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聖誕,大家繞佛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大家念得十分虔誠,念到深夜,過了十二點我不肯跟母親走,我母親他們都回去了,我還在那裡繞念著。

到了一點多,家裡就派車子來接我,那時候的車子是人拉的人力車,硬是要把我拉回去,那天我念到通宵,念得很虔誠。

以後年紀大了,世間智慧增長了,懂得更多些,就看到出家人在家人,都是在當時很有名的一些人,其實跟一般人沒有什麼區別。

普通人有的毛病,他們都有,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勾心鬥角、算計、事情不直說,拐彎抹角種種的。

佛教徒念了這麼些日子的佛,跟沒念佛的人一樣嘛!念佛的用處在哪裡?沒用處了!

這是個錯誤,顛倒見

當時我看到這些現象,就犯這種錯誤的想法。

這樣是不行的,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們要在實際行動上跟普通人要有所不同,不能讓別人退了心。

不是自個兒在佛堂裡念,自個兒修就可以,你表現出來給人家的感覺,要和別人有所不一樣才可以。

所以《無量壽經》講人天乘,我們做人要成為人的表率,要感動人。

言教不如身教,用講說的是種權宜,雖然有種種的好處,但不是根本,重要的是你的模範、行動,因此讓他對你的信仰有所尊重,這是最好的弘法。

這比多大的佛堂,多大的佛像,多少的經典還重要。

當時我看到佛教界的現象,我就退了心,不信了。

正好當時看到蔡元培寫的一篇文章「以美育代替宗教」,那時候五四在選文選就把這篇文章選進去,我想以審美、美育來代替宗教,這也是個道理。

所以當時反對我妹妹燒香念咒,我罵她迷信、老太婆;她一念佛,我就嘲笑她,完全到反面去了。

怎麼又皈依正法?

就是一本《金剛經》,我大學二年級的時候,考完試就把書往書架一放,說這一輩子我再也不看這書了。

這些書都是厚厚的一本,一本本看完後就往書架一放,自己說再也不看這些書了。

沒書可看了,也不去看電影,到我母親那裡找一本《靈魂論》,一本《金剛經》註解。

厚厚的兩本書,我一夜就把它讀完,我一向看書都是像亡命之徒的;一本《法華經》,我一夜之間可以把它讀完。

一方面我看得快,一方面不看完我不肯罷休!

這裡頭的踴躍歡喜、清涼,沒有辦法形容,沒有法子說,只能勉強說是甘露灌頂,從內而外。

我們在外面跑了一天,累的一身都是汗,沖一沖澡,讓自己清涼、乾淨,舒服些,畢竟這只是皮上的感覺。

而這是徹內徹外,從頂至下,一陣陣清涼清涼,所以不肯罷休,一直把它看完。

才知道原來不是佛法辜負人,是大家辜負了佛法,這才有正確的對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