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件事情,我們必須清楚,一位獲信的念佛行者,在他的心中,他不會太在乎今生。

所說的「不會太在乎今生」,就是說珍惜過往,不管是做對的,做錯的,都是自己做的。

面對自己所做過的事情,應當是坦然面對,不是因為有佛的願力所護持,而要逃避。

面對自己的過失,發露懺悔,這是每一個修行人所應當要做的,這是修行的基本。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這是普遍的,那些佛寺的出家眾,還有那些有學問的講經人,告訴他的信眾如此懺悔。

以前所造的惡業,有多以前,前世前前世無始,這麼多這麼長的時間所造的惡業。

這是你不清楚,我不清楚,連念這個懺悔文的本人,捫心自問,他也說不清楚講不明白。

不清楚不明白,自己概括承受也得,但是太重了,就推給無始,自己也不清楚的長時間。

每個人都是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貪瞋癡,時時刻刻都在犯錯,要自己認清,是當下,

不是把一切都推給無始,推給了無始,再給無始懺個悔,模糊的無始,模糊的懺悔。

修行人要真懺悔,要從當下開始,發露懺悔現在你的行為思想等,真真實實的去做。

當真真實實的懺悔後,你才會發覺那個無力的自我,才能夠真正的放下自力,歸依他力。

現在的人很麻煩,佛經典籍隨手可得,上個網想讀那本睛都可以,但是又如何?

就知道要往人身上恭維,就稱他為大師,剃了光頭就是和尚,見了面就是法師。

世尊說:「唯佛一人稱大師」,就是說只有成佛了才可以被尊為大師,很清楚了吧。

在佛法上,「未證說證」,就是說沒有開悟說已經開悟,未證得果位說已證得。

這是很嚴重的,要受果報的,果報是下阿鼻地獄,嚴重不嚴重,應不應該小心。

你把一個普通人說成「大師」,就是說他已成佛了,他不知道要反對,他就是承認。

和尚,這是梵語漢譯,翻成漢文就親教師,你把每一個剃了頭的都尊為親教師,有問題。

法師,以法為師,以法師人,稱為法師,你稱他人為法師,要先看清楚他是不是如法。

還有和尚和法師不一定是出家人,出家人稱為比丘,只要是你一生法的歸止師,稱和尚。

有法可以師於你,就可以稱為法師,比如說那位姓南的,不是有一大堆人跟他學法。

在這上面有些固執點沒錯,最起碼不會隨便稱人家「大師」,把人家往地獄裡推。

更直接的,有人給你戴高帽,說你是「大師」,也知道避免,以免自己遭罪而不自知。

我們學佛,最主要的是要具眼,就是能夠看出事實的真相,看出法的真偽,修法才有益。

講了上面那麼多,不是為了要去跟人家爭,而是離開那些,離開了虛有的名相才好。

那些恭維,互相給對方高帽子,能夠留給自己認真思考後生一大事的時間就少多了。

人世縱使是風風光光,榮華富貴,權傾於世,都是如過眼雲煙,僅僅只是今世之夢。

把時間用在自己後生一大事上,脫離五道輪迴,才是正道,不應該在虛無上求樂。

當我們放下了那一切的虛名,放下了那無謂的自力,你將會知道,我是無力的。

連佛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都是佛所賜,是佛的召喚,以南無召喚我等,回歸極樂。

想想,就連「南無阿彌陀佛」都是佛願力所成,佛所賜的,那往生之法又如何?

皆是佛願力所成,沒有佛的願力所持,縱使孰讀佛經,能註《佛說觀無量壽經》,

以經所說的精妙觀法,為三止三觀之本,仍然會刪除經中佛的深意,而不自覺知。

「汝好持是語,持是語即是持無量壽佛名。」一部《觀經》定散兩門十六觀皆是應捨。

不管是定善十三觀或是散善三輩九品,都是自力,都應以歸入「南無阿彌陀佛」為佛意。

一切是佛願所成就,眾生依佛願即能圓後生一大事,即得往生極樂淨土,成就不退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