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於金剛體有幾德耶?
答:梁《攝大乘論釋》(卷一三)云:有四義故以金剛譬三摩提:
一、能破煩惱山,二、能引無餘功德,三、堅實不可破壞,
四、用利能令智慧通達一切法無礙。(已上)
今依此文,言除疑者,能破煩惱,用利通達無礙德也;
言獲證者,能引功德,堅實義也。
《金剛頂經疏》(慈覺《疏》卷一)云:金剛者,是堅固、利用二義,
即喻名也。堅固以譬實相,不思議秘密之理常在不壞也;
利用以喻如來智用,摧破惑障顯證極。(已上)
由堅固故,獲得如來真實功德;由利用故,除却疑網所覆迷也。
又(《金剛頂經慈覺疏》卷一)云:世間金剛有三種義:
一不可壞,二寶 中之寶,三戰具中勝。(已上)
又《梵網古迹》上云:金中精牢名曰金剛。(已上)
以此等文,應知金剛堅固之義。
問:所出諸文皆以佛果功德譬彼金剛,今譬凡夫淺位信樂,何輙比之?
答:雖似凡夫所發信心,此心發起如來選擇願心,
是故全非凡夫淺位自力信,故或云清淨,或云真實。故
〈玄義〉云:共發金剛志,橫超斷四流。(已上)
〈散善義〉云:此心深信,由若金剛。(已上)師釋既爾,今釋無失。
言捷徑者,速疾道也。
《宋韻》云:捷,疾葉切,獲也、次也、疾也、尅也、勝也、成也。
《說文》:獵也,軍獲得也。
《樂邦文類》 云:總官張掄云:八萬四千法門,無如是之捷徑。(已上)
(第二卷引之)
如來發遣者,是釋尊指授;最勝直道者,是彌陀願力。
〈散善義〉二河譬喻云: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又藉彌陀悲心招換,
今信順二尊之意,不顧水火二河,念念無遺,乘彼願力之道,捨命已後,
得生彼國,與佛相見,慶喜何極也。(已上)
噫!弘誓強緣,多生叵值;真實淨信,億劫叵獲。遇獲行信,
遠慶宿緣。
若也!此回覆蔽疑網,更復逕歷曠劫;
誠哉!攝取不捨真 言,超世希有正法,聞思莫遲慮。
四、顯聞法緣,令人隨喜,及誡疑慮之文,易見。
言真言者,非陀羅尼,別由真宗誠言之理,總依佛語誠實之義,
曰真言也。
問:所言之義有例證乎?
答:《安樂集》上云:採集真言,助成往益。(已上)
又《五會讚》云:此是釋迦三世諸佛誠諦真言,足以為信敬,可依行。
是其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