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多證文》云:言至心回向者:至心者:真實之詞也。

真實者:阿彌陀如來之心也。

回向者:以本願之名號,賜予十方眾生也。

言願生彼國者:願生者:一切眾生願生本願之報土也。

又《願願鈔》云:至心回向者:謂之成上起下也。成上者:引起上之信心歡喜,

從法藏因中之至心所生。

起下者:通達下之住不退轉之前途,亦由至心回向之如來大悲之無緣慈悲所成也。

此等文約法體釋,其名號則,至心回向作願,共生彼國,此乃本願欲生心也。

今家約佛邊訓詁,通機受法體二義,以機回願,本從佛回向生故,

《信卷》引《涅槃經》四依文,由此思之。

今家順依義不依語之佛勅,施此訓詁,豈容依天台開釋往生正因文乎,彼但其例耳。

今順佛勅,取義於論主宗師,依義以點示他力回向之義,可知矣。

若約機受,則回向願生,是歸命上之發願回向之義也,眾生聞信一念歸命處,

自有此發願回向之義,如來已發願回向眾生行意故。

蓮宗主曰:南無者,歸命也;此心含立即發願回向之義。(一本作感)

又云:南無之歸命一念之處,有發願回向之心,此即彌陀如來回向予凡夫之心也。

又《執持鈔》云:南無者,歸命之意也,歸命乃為往生,故成發願回向也。

此等諸文並約機受。本出於言南無者釋也,一念歸命信心有發願回向義,以此義故,

不別釋此二句,而令知上聞信之處,有回向願生義,應知。

何以知約機法,《信卷》本(五右)引讚彌陀偈至心者回向文,點示如來回向之義。

又《和讚》二頌讚偈文,初讚約法體,與《信卷》同,後更頌云:

乃槩一念至心者頭面禮。此約機邊。是以知,高祖固存二意焉。

問:釋義存略敢聽命,若爾經文何說至心回向願生二句耶?

答:經文開釋聞信所具回向願生句,以顯示信樂疾速益也。

經云:隨意所願,得生其國。

釋云:致使凡夫念即生。

唐譯云:隨願皆生此意也。

問:機邊信心中之回願相云何?

解云:《信卷》引宗家釋云:須真實心中回向願,作得生想。

蓮師釋云:須者唯歸命也,故知須者信也,信樂即須如來回向發願之心故,

歸命信自爾具發願回向之義也,若信心外別求回願者,恐墮要門,

所謂為樂願往生之類也。又可。信心是報土正因,信因既成,則念念趣向彼國,

故願生是信心之用也。

故《執持鈔》云:發起信心,犬願往生。

《願願鈔》云:誠然,願樂欲求之心。

然則信外無願生,信心即願生,故鸞師引願文,以願生彼國句,換于三信,

《觀念法門》亦同之,學者可思究矣。

又復論因願成就配當,若約法體三信別釋,則既初三句為信樂成就,至心回向已下,

為欲生心成就,無至心配文,祖判已爾,何為求至心配文,

何者至心是至德尊號為體,三信皆名號為體,故云真實信樂,云真實回向心。

是以今文云信心歡喜,即是真實信樂。

故以唐譯,一念淨信歡喜愛樂文,助顯之。淨信謂清淨真實信樂也,

真實清淨心是至心也。

此則彰信樂不離至心體,何更求至心成就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