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義中後義親祖意矣。
今謂:高祖以唐譯成名號德本義,既言聞我名號,以己善根回向,
本願嘉號為己善根明矣,故知聞我名號,植諸德本豈非以名號為植諸德本哉!
至心回向欲生者,至心簡別不至心也。回向欲生者,自力回向發願心也。
真實回向所修念佛,願生彼國,此自力三心也。
故曰:信者,至心回向欲生之心是也。即是定散專心、定散雜心,
以信罪福心修習善本德本名號,而不能了佛智回向,以為己善根擬往生因種。
此疑惑不信相,是言至心回向欲生也。
不果遂者,遂,《禮記》月令:百事乃遂。《註》:遂,猶成也,《詩經》衛風:
言既遂矣,又竟也,盡也。(《集韻》)
簡第十八若不生者,彼直入報土,此遠誓隔生尅果故,果遂之所尅成,
在使入於難思議往生,故言果遂誓,有由哉矣!
古德依此文立三生果遂名,果遂言緩通後後生故,或云三世三生果遂,(過現門)
或云二世三生果遂。(現未門)黑谷亦以三世三生為此願果遂。
(《法語》及《義疏》)是故淨家諸派皆為三世三生結緣之願也。
今家以二世三生之義為正義故。《六要》六舊本(九左):言果遂者,
御廟、黑谷共判三生果遂之義,今家亦三生之義,不可違害。一生聞名,
一生化土生,一生報土,如此得意果遂之益可報土耳。
大經下云:若此眾生,識其本罪,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即得如意往詣無量壽佛所。
(已上)指彼往詣佛所之時云果遂也。
問:彼轉生者不改其生,何三生乎?
答:雖不改生,離三種障,得三種益,義當轉生,例如變易生死是也。(文)
今謂:轉胎生成化生,豈非一生乎!由此言之,以二世(現未)三生果遂,
可為今家正義也。今家中或有以三願轉入之文為三生果遂之義,非歷生為三世,
或一生轉入弘願,或二生、三生等轉入弘願,但約歷三願為言耳。
今謂:此義甚不然,三願轉入文高祖寄自身喜久入弘願海,何以之為三生果遂之義?
若實爾者,使高祖為漸機,大違傳文。又有念佛、諸行混雜之失,何者?
今家果遂為自力念佛益,然三願轉入中,轉十九願諸行入二十願自力念佛,
亦為果遂益乎?諸行、念佛混雜過矣。又三願轉入者,就因門入法不同明之,
(一生轉入,多生轉入。)三生果遂就隔生尅果不同明之,彼入弘願為期,
此生真土為期,因果不同,所期亦別,何以三願轉入同於此願三生果遂耶?
可思擇焉。
然十九願下此願成就文者,即三輩文是也,《觀經》定散九品文是也,
次引大經道場樹、講堂、及胎生等文,至二十願,但引疑城文,
《觀》、《小》二經文等不別指願成文。
《三經文類》引胎生文為願成文,此願下不引三輩文耶?
解云:三輩文義兼兩向,故推彼十九願所引,不別指三輩文而已,更思之矣。
問:以二世三生為今家果遂之正義者,祖釋出在何文耶?
解云:《和讚》曰:定散自力稱名歸果遂之誓,乃不覺自然轉入于真如之門。
真如門者,《證卷》云:滅度即是常樂,常樂即是畢竟寂滅,寂滅即是無上涅槃,
涅槃即無為法身,無為法身即是實相,實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文)
得法性真如之門,即是安樂淨土是也《論註》所謂畢竟常樂何由入安樂淨土是也。
然則真實報土名真如門,轉入真實報土者是第三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