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標位。四標果。五標德。

諸記謂,此三句今經無文可對。

疏引大經文,歎今菩薩眾,故知三句借大經義。

今謂此三句,義從法王子句開,法王子者等覺通稱。

法王二字,就當佛果。子約現在等覺因位。

謂諸如來,於一切法而得自在,故名法王。

等覺次紹佛法王位,譬如太子紹輪王位,故名為子。

子字則標等覺現位,故今開之,以云標位。

法王二字,標當佛果,故今開之,以云標果,指其因果德,以云標德也。

(往生極樂淨土者,都可以稱之為法王子,此乃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成就。

佛願,往生者必定不退轉,住於正定之聚,必定入滅度,就是必定成佛。

法藏菩薩說不成就者,就不取正覺,今菩薩以成佛號阿彌陀佛,故願願已成。

《無量壽經》法藏菩薩發四十八願,於第十一願說: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國中天人,就是所有的往生行者,都已住正定之聚,不是邪定聚,不是不定聚。

都住正定聚,住正定聚者,就表示永不退轉,而且決定可以成佛。

願文說必至滅度,滅度者就是證大涅槃,就是成佛,這是佛願力所成就的。

故今標位,為等覺位,將紹佛法王之位,是位如文殊、普賢及彌勒菩薩之法王子。

佛為法王,故知法王為佛果,證大涅槃者成佛之德,此應知。

涅槃有三德:般若德、法身德及解脫德。

因般若之大智慧得證法身德,因法身清淨故,得證解脫德。

此三德是三而是一,是一而三,非一非三,乃佛德之不二,真不二解脫。)

行權方便。

此通三輪化,意鑑群品機,身現種種像,口說無量法。皆是度生之權方法。

(佛度眾生,依眾生的機及緣,隨機牽引,應以何法而度即示何法。

有眾生好修禪坐,即引導其於禪定之法,有眾生好於四聖諦,即以四聖諦。

《法華經》之三車即是,雖示現羊車、鹿車、牛車,以引誘各種之機入道,

但是依佛本意,實在要眾生入佛種姓,故經說出火宅後,都賜與大白牛車。

羊車比喻聲聞乘之教,羊力小,故其所拉之車亦小,只能一人,無力於他人。

有如聲聞乘,雖有力出三界,也出三界,但只能自度,無力救度他人。

鹿車就較羊車略大,但是力量還謙薄弱,於自己外,頂多只能多載一人。

如緣覺乘,能自力依十二因緣,了破無明,有度人之心,但其力尚薄。

牛車比喻菩薩乘,於自己出三界外,更加致力於度脫眾生,以度生為志。

牛的力氣就大多了,可以一次載好多位,比喻菩薩發心度脫眾生。

大白牛車,其大無窮,表佛之願力無窮,比諸菩薩更為大,更能度脫眾生。

為度眾生故,以方便之力,依眾生之根器,投眾生之好,行權方便,救眾生故。)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於無量世界化成等覺。

初二句歎實德,後二句歎權德。

佛法藏者,此約性德,本覺靈明,故名為佛,眾聖所軌,故名為法。

此佛性法含恒沙德,故名為藏,佛即法藏持業釋也。

(若約修德,佛之法藏,今不暇辨。)

智滿之證,故名為入。

言彼岸者,大涅槃果。(如常所辨)

此有分滿,今取滿果,故名究竟。

成等正覺者,大經別明成道一相。(成最正覺)故以等覺為補處位。

今以等覺為成道相,楷定記云:

『言等覺者,即是妙覺,具足應言正等正覺。』此釋佳矣。

上二句明本地真身,今二句明應化成道,故云化成。

(修德有功,性德方顯,法藏菩薩修萬德,成就極樂世界,只為度眾生。

修萬善之德,成就圓滿的法身性德,此法身性德,只為了賜給我等。

往生極樂世界,是佛所修的萬德所成就的,就是為了度眾生,為了我。

故我等往生後,即能因佛的願力故,蒙佛之攝取不捨,即是不退之法身。

往生極樂世界,即證真如法身,即是一生補處之等覺菩薩,即證大菩提。

往生後,為度眾生故,為圓滿佛願故,即能於十方世界示現成等正覺。

往生之行者皆是大乘行者,皆能為度眾生故,於十方世界示現成佛度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