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讚阿彌陀佛及前身法藏菩薩時說:
本願名號正定業,至心信樂願為因,成等覺證大涅槃,必至滅度願成就。
阿彌陀佛的前身法藏菩薩,在世自在王佛前,聞法發願,誓就度一切眾生。
請佛開示,為說經法,令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
佛應其請,即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善惡,國土麤妙,應其心願現與之。
法藏菩薩,聞佛所說,嚴淨佛土,皆悉覩見,超發無上,殊勝之願,便一其心,
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圓滿成就,發四十八大願,攝受眾生。
發完願後,為滿足此大願,積功累德,一向專志,莊嚴妙土,經上說:
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乃至,三昧常寂,智慧無礙。無有虛偽,
諂曲之心,…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棄國捐王,絕去財色,自行六波羅蜜,
教人令行,無央數劫,積功累德。
以五劫的時間思惟,救度眾生之大願,以兆載永劫的時間修行,成就佛土成就度生。
如何度生,如讚文所述,「本願名號正定業,至心信樂願為因。」
願力入於名號,名號成就往生,成就正定聚之往生,如何入,至心信樂願生為往生因。
往生之行者,成就往生,成就正定聚之往生,此者則成等正覺,證入大涅槃必至滅度。
成就如此之大利,不只為十方諸佛所大讚歎,亦成就諸佛皆以宣揚此本願而出世度生。
不只在〈正信念佛偈〉全篇都以開啟、啟發後進之正信,在三帖《和讚》更是如此。
在《正像末和讚》的首篇〈夢告讚〉就讚說:
應信彌陀之本願,凡信彌陀本願者;由攝取不捨利益,悉皆得悟無上覺。
〈三時讚〉第三首讚說:
正像末之三時期,彌陀本願皆弘傳;像季末法之此世,諸善悉入龍宮中。
又讚言:
末法第五五百年,此世一切眾有情;若不信如來悲願,將無有出離之期。
如《安樂集》所引述至《大集月藏經》的話:
第五五百年,白法隱滯,多有諍訟,微有善法得堅固。
佛滅度後,兩千年開始的五百年,不管是漢傳的由干支所記的三千多年,
或是由每年般貝葉經出來曬,再打一個點的二千五百多年,都已經超過了時間。
這一期間,白法隱滯,白法就是善法,世上的善法,能夠稱得上為善的沒有了。
諍訟多,像目前的宗教,以佛教為例,各自佔一山頭,各自為一方之霸,
互不相讓,各自為政,各招各自的信徒,都說自己的法勝,互相爭訟。
如《觀經四帖疏》善導和尚在二河白道上所說,有一白道,可闊四五寸許。
和尚於後解說是,言水火二河者,即喻眾生貪愛如水,瞋憎如火也。
言中間白道四五寸者,即喻眾生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也。
過此期間,白法更微,想修善都難,退緣多假善惡緣使行人不敢行善。
在此當下,一切白法隱滯,佛說一切經教將、諸善法將隱入龍宮,不再於世。唯有全依阿彌陀佛的願力,唯信彌陀之願力得度,除此之外,無出離之因緣。
五濁時機已經到,道俗必然共相諍;見信念佛之行者,橫遭疑謗破滅盛。
像末五濁惡世中,釋迦遺教皆隱藏;彌陀悲願獨弘開,念佛往生特興盛。
在這個時段,世上有兩種行業不衰,一種是開政府,另外一種就是開廟店,穩賺不賠。
開政府向人民、老百姓徵稅,想用多少,大家合作商量,立法開徵,賠的算大家的。
先前的華盛頓DC,支票一直開,人員一直請,到後來政府破產,由聯邦政府接管,
一筆爛帳,由國會直接買單,沒人有事,最近的底特律,也是破產,市容蕭條,沒事。
開廟店,也很賺錢,不用向政治人物,要跟政敵爭,有時候還是有些微的危險性。
開廟店不一樣,就是一張嘴,敢說,敢誇大的說,所謂「比丘不作怪,信徒不來拜。」
一個懂得因果的人,知道利害關係的人,不應該去作,也應當知道,沒有這些的善法。
應當知道,這一切都是虛假的,那些拿錢蓋大廟、大作法事,又是布施,又是放生的,
這些事不是佛法興盛,是大拜拜,大熱鬧,過了就過了,因果自己享用,不能不戒。
蓮如上人勸人每天早晚課,讀〈正信念佛偈〉和三帖《和讚》,是為了讓人增信心。
從上面親鸞聖人的讚文,增加行者的信心,使未信入者入信,已信入者更能感謝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