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亦如等者,問:疑城、胎宮是同處歟?是別處歟?又此得名其意如何?

答:是同處也。疑惑行者所止城故,謂之疑城;簡彼化生謂之胎生,

則此胎生處宮殿,故言之胎宮,則邊地也。《大經》下云:汝等宜各精進,

求心所願,無得疑惑中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宮殿,

五百歲中受諸厄也。(已上)是誡行者依疑惑咎生彼邊地宮殿失也。

又同下說化生、胎生得失之相,如下所引。(自其胎生至失大利,

本經雖有三十餘行,處處略故有十七行。)

問:今此邊地報土攝歟?

答:集主之意判為化土,報土外也,若報土者當卷之中不可明也。

問:自餘諸家皆言邊地在報土中,是則大師定判唯報非化故也,

何背彼義云化土耶?

答:諸家所立匪所是非,大師定判誰不依憑!但今唯報非化之義,

自他領解其意相異,今所言之唯報非化,諸師所判或云報身,或云化身,

或亦云通報化二身,異義萬差,不一决故,不依彼等蘭菊異義,

今正為顯楷定實義,偏所定判報身義也。是則指彼名號所入之土,

釋云則是酬因之身,乃此意也,謂之唯報,謂之非化,

言然非謂於彌陀佛無應化身,有化身者可有化土,

三經所標既說彼佛有其化佛,何無化土!一切諸佛皆具三身,

彌陀一佛豈無隨類應現身土!

問:九品邊地共化土者,是同處歟?

答:集主之意共雖屬化,未判同異;諸師之意或以邊地接三輩內,

或以胎宮為九品外,依為異解,同異輒以難定故耳。

問:大師釋中解此事耶?

答:宗家釋中同異不明,於宗家釋中學者各存異義者也。

問:諸師之中何師令立何義趣耶?

答:鸞師所立存各別義,故《略論》云:又有一種往生安樂,不入三輩,

謂以疑惑心修諸功德。(已上)元曉同之。謂彼釋云:生邊地者即是一類,

非九品攝。」(已上)法位又同。寂存同義,彼《義記》云:

受胎生者在何品中?依舊兩本,皆說在於中下品中。乃至雖起疑惑,

然不誹謗,帶疑惑心修功德故,雖生彼國,而生在邊地,

於五百歲不能見佛聞法修行,如在胎中,無所見聞,是故說名受胎生也。

(已上)興師又同,舉諸師釋各破其義,遂成自義,彼《疏》釋云:

有說更有往生而非三輩,謂下文中疑五智人,疑惑心中修諸功德,

亦信罪福,少修善本,願生彼土,以信不定故非前六,少修福故亦非後三,

由此不入九品所攝。此亦不然,帛謙皆云中輩之人狐疑不信,雖生彼土,

在其城中,於五百年不見佛、不聞經、不見聖,必不可言疑智凡夫,

不在九品故。有說:不决曰疑,雖生彼國而在邊地,別是一類,非九品攝,

是故不應妄生疑惑。此亦不然,二經所說中下之屬所止寶城既五百年,

應如此經疑智凡夫所在寶宮,亦是邊地故,不爾便違經云:所居舍宅在地,

不能令隨意高大在虛空中,復去阿彌陀佛甚大遠故。

有說:疑佛智人即此中輩,《觀經》中品故,帛謙《經》中辨中輩云持戒、

布施、飲食沙門、作寺起塔,後疑不信,其人暫信暫不信,續倍其善,

願得往生,雖生彼國,不得前至 無量壽佛所,遙見佛國界邊自然寶城,

於五百歲不得見佛聞法故,不應非法護經中疑佛人故。此亦不然,

帛謙下輩亦在路城,於五百年不得見佛,如何疑智唯在中輩而非下耶?

若言中輩疑智修因相似故,雖屬中品而非下者,亦可下輩受果似中品,

故攝疑佛智,果雖相似,不攝疑智;因雖復同,何容疑智!

又彼所言九品之內屬於中上理必不然,《觀經》中上,此經疑智,

華開、見佛、聞法、獲利皆不同故,若言中上自有多種故無此過者,

若不中下亦有多種故攝疑故。今即疑佛五智中下、下下二生所攝,

由此,帛謙後之二輩皆言在城,於五百年不得見佛聞法見聖故,

若三輩,若九品,皆無寛狹,攝往生盡。(已上)

同師又釋《經》說胎宮云百由旬、五百由旬之義意云:百由旬者,

即下輩疑佛所生之宮;五百由旬者,則中輩疑智所止之宮。(已上)

此師之意三輩之內攝胎生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