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能行著生命之道的人,在人生才是最誠實的人。
「道」在概念思索之間是不能認識著真實的意味,
道是以生活做實參之時才能批判其真實的價值。
於是最優秀的「道之批判者」即是道自體的履踐者,
由是觀之,南天之聖者龍樹就是真實的修道與批判道的履踐者。
或有認為龍樹是自負在「觀念之化城」的聖者型之人格,
其實並非如此,其卓越在全表露出人間性,
而為一誠實的求道與修道之凡人型的先達,這點是不可錯認。
因此我親鸞聖人對龍樹菩薩敬仰做「愚禿的第一人」而懷慕著。
選他做相承的首座。
龍樹的鴻判是怎樣呢?
難、易二道即是!
在此世間上要達到阿惟越致,即不退轉有二條道路,
第一是難行道,第二是易行道。
其易行品對此鴻判如此表示:
「佛法有無量門,世間道有難有易,如陸路步行則苦,水道乘船乃樂;
菩薩之道亦復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之易行疾至阿惟越致。」
從來規定著向上唯有勤行精進一道,
然而龍樹菩薩真實體認傳統的精進一道之時,
被迫到批判的地步是必然的。
於是批判精進向上一道為難行道!
難行的批判是因反省了行者人間性的虛劣,
精進向上一道其行要依著「道自體」之內的必然性以上,
批判道自體是不能適應著大地之人間性的。
總之,難行道是天上的空像,不是大地的規範。
如此以傳習之道為難行道之龍樹,才啟拓了新的一道,其啟拓之道即是易行道。
立足於現實的大地而救活一切群生之道,這叫易行道!
龍樹菩薩不僅是道的傳持者,亦是大道的啟拓者,
不是將一條道分開做二條道,而是打破了舊道啟拓著新道,
難、易二道的鴻判是意味著可驚嘆的「道自體的回轉」。
不待說,這難易二道的鴻判是對人間性註著深刻幻滅的悲哀,
人之不能證道並不是人的榮譽,而是人的恥辱,
並不是地上的喜悅,而是地上的悲嘆。
龍樹清楚地認識凡夫是絕對沒有證道之能力,
故云:
「行大乘,佛亦如此說,發願求佛道比舉三千大千世界為重,
汝至阿惟越致此法甚難,久乃可得。
若易行道之疾,有得至阿惟越致言者,此即怯弱下劣之言,非大人志幹之言。」
這樣述說著去難行道就易行道的精神是依著怯弱凡夫所希求之意。
我們應該不被假面的聖者所欺詐,要反省人間性的現實,
坦坦白白去尊重龍樹菩薩誠實的認證才是!
向不能飛天的人迫使他飛天,這不是真實之道。
於是開顯著不能飛天的人們照其不能飛天的狀態,
引導他們就於活路,這才是真實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