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覺如上人之《改邪鈔》云:

「以正定業之稱名念佛,計募為往生淨土之正因者,

 尚且認為凡夫自力之企圖故,不得往生報土。云云。

 何故者,因不知願力不思議也。

 當教之肝要者,止息凡夫之計度,而仰納攝取不捨之大益也。」

然故,正定業者是名號之威力,眾生但信憑其威德而已。

《唯信鈔文意》釋「專復專」之後云:

「光明寺和尚云,此一行一心之人,彌陀攝取不捨故名阿彌陀。」

言攝取一行一心之人為佛體者,從法體而立言也。

若依機上而言,眾生但安住於一行一心則已,

即信受「機法一體之絕對他力」之行信,言念佛三昧也。

《六要鈔》釋念念不捨舉二義云:

「一義云,釋行者之用心意樂,速拋眾事一心勉勵於稱名之義。

 一義云,凡夫之行者難得此義,一食之頃尚有間斷,

 一期爭得念念相續,既歸佛願故,機法一體能所不二,自有不行而行之理,

 故云不捨,非是機之策勵,而是法德也。」

若依當流者,以後義為本。

今鈔云:

「攝取不捨之佛體,即凡夫往生之正定業。」

之文者,當此後義也。

然,若依法然大師之法語者,

念念不捨是專念之相,為念之又念盡形壽不退之謂也。

《和語燈錄》四云:

「以謂一念十念得生而粗略念佛者,即信妨礙於行。

 以謂念念不捨而想一念十念不定者,即行妨礙於信。

 故信取一念即足,行者勉勵一形。」

又云:

「一聲十聲之釋者,信念佛之相。

 念念不捨之釋者,行念佛之相。

 故勸信者,取一念得生。

 勸行者,勉勵一形之釋也。」

如上示其「不懈」言念念不捨。

二河白道喻中言念念無遺,亦同此意。

雖然不懈(念念相續),非是自力策勵,故言不問行住坐臥時節久近也。

(信入淨土法門,最重要的是,對佛願救度的信心,此信心不可無。

 信心表現於外,除了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外就是安心。

 安心就是無疑無慮的信佛的願力,不管任何事情、逆境的干擾。

 法然聖人在其文鈔對此說:

 『入淨土門,若言所應作之行者,應「心行相應」,亦即名為「安心起行」也。

  其「安心」者,即《觀無量壽經》言: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發三種心,即便往生。

  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其實對佛願力的信心發起,也就是安心後,這三種心也一定同時發起。

 沒有一位行者,當信知已蒙佛之救度,往生一定,不具此三心的。

 佛是要求,想往生者必須具備三心,而具三心者,正是往生者所具。

 『真有往生之志,信彌陀本願而念佛之人,臨終無顛倒之事也。

  其故者:佛之來迎,本為行者之臨終正念故也。

  不知此理之人,皆以為自己臨終正念念佛時佛則來迎;

  此之見解者,既不信彌陀本願,亦不知經文也。』

 臨終之行者,能心不顛倒而具正念者,乃是佛力加持,令行者心生正念。

 有自力修持者,想依自力修持,使臨終時能正念現前,此誤解經義,自誤其行。

 望行者信知,臨終時是佛要接引我等往生之時,故佛力使我等心不顛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