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根,能生善法故稱為根。
一信根:行者由內心培養出對修道之法的認識,而產生的信心稱信根。
二精進根:行者對所修的法門,越修越精進,越修越想修稱精進根。
三念根:行者從此開始認識到正念,知道如何維持正念,
而正念時常生起稱念根。
四定根:行者自始能夠定下來,有禪定的定力稱定根。
五慧根:行者自此起會用心去觀察佛法的道理稱慧根。
五力,能破惡法故名力。有五種:
一信力,二精進力,三念力,四定力,五慧力。
於具備此五力後,行者於於修行的路上,才能算進入修行的軌道。
上五根五力是心念力方面。
七七覺支,又稱菩提分,是見道的部分,分別為:
一念覺支,行者於其所行法,念念分明,而達到能隨時保持一個念頭。
二擇法覺支,行者能覺醒辨別法之真偽善惡,於所觀察法能作正確的選擇,
而於念念都能於所要觀察的法中,稱擇法覺支。
三精進覺支,心越明了,越清楚,而起出離之心,稱精進覺支。
四喜覺支,於修行過程中,體驗佛法而生起喜悅之心,同時因為有念覺支,
精進覺支於觀察佛法中少了煩惱及雜念,產生的喜覺稱喜覺支。
五輕安覺支,行者於此放下貪著與執著,因而內心平靜,輕鬆愉快,
沒有壓力,產生清安,稱輕安覺支。
六定覺支,行者以所觀之法作為定之對向,產生定力,並非境界來時心不動,
而是對所觀之法心專注,而產生定力,稱為定覺支。
七捨覺支,心無造作,覺知一切法無可執著,於此心平靜,稱定捨覺支。
八八正道,行者經歷見道後,正式進入修道,有八種正道讓煩惱漸漸解脫,
而進而證入阿羅漢道。
戒方面:
一正語,又稱為正言,指淨善的語言,合乎佛教導的語言。
所指為不妄語、不惡語、不謗語、不綺語、不暴語,遠離一切戲論。
二正業。又作正行,指合乎佛所教導的行為及工作。
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等不作一切惡行。
三正命,指正當的謀生方法、手段,遠離一切不正當的職業。
定方面:
四正精進,又稱正方便、正治,依正確的方式精進,止惡修善,去惡從善。
五正念,指正念住,隨念於身、受、心、法四種所緣,由聞薰正見而離妄起,
進而思惟修行正法,憶持努力精進不懈。
六正定,又稱禪法諦定,有別於外道的禪定修證,依佛學的正定正見,
起正念定見,於如實佛法心不疑,專心一志,深入一心,而起的禪定修證。
慧方面:
七正見,相對於妄想,於佛教導之四聖諦而生之智慧,成為正見。
八正思惟,包括出離思惟、無恚思惟等,依正瘸確的思惟起如理如實的智慧。
共三十七項稱為三十七道品。)
佛告須菩提。一切法皆是化。於是法中有聲聞法變化。
有辟支佛法變化。有菩薩法變化。有諸佛法變化。有煩惱法變化。
有業因緣法變化。以此因緣故。須菩提。一切法皆是化。
次佛答中。
言一切法皆是化者,是總答也,於此法下,通釋伏疑。
疑曰,已說諸法皆化,爾則可謂無十界差別耶。
釋曰,諸法雖化無實,於是化法中有四聖法化,有六凡法化。
隨因緣有異,不可偏執無差別相。
論九十六釋此義曰:『人見夢中好惡事,有生喜者,有生怖者,
諸法亦如是,雖空而各各有因緣。』
聲聞法變化者,上文所謂念處正勤四如意足根力覺道四締乃至三解脫門。
辟支佛法變化者,觀十二因緣等諸法。
菩薩法變化者,六度神通等法。
諸佛法變化者,四八相八十好十力一切種智等法。
煩惱變化者,煩惱變起種種善、惡、無記等業。
業因緣法變化者,因緣有善惡,其惡業因緣生三途果法,
其善業因緣生三善道果。(已上論說,六要鈔曰,業因緣者,十惡等歟,
此要鈔解未知何意。)
留言列表